工程科学学院2024级04班和2022级安全科学与工程系01班赴京津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发布者:李怡霖发布时间:2025-09-05浏览次数:10

近日,在班主任张晓磊、袁协尚两位老师及班主任助理佘陈睿的带领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2404班和22级安全科学与工程系01一行27人赴天津与北京开展了一场为期五天的研学实践与爱国主义教育之旅。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走访顶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感受科技前沿魅力,同时领略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91日上午,同学们首先来到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研究所科技处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天消所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研究方向、以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等。天消所第五研究室的专家重点讲解了森林火灾防控和特种灾害应急处置领域取得的多项代表性科技成果,包括新型灭火材料、智能监测系统和应急救援装备等。同学们通过案例视频和现场交流,深入了解了科技创新如何提升消防实战能力,增强了对安全科学与工程科技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认知。

92日上午,同学们走访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这里,研究所科研人员围绕发动机热防护、高音速下的燃烧动力学等方面的前沿实验与同学们展开交流,拓宽了大家对于力学与安全学科交叉融合的视野。随后,参观了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及钱学森先生、郭永怀先生工作过的办公室,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最后同学们来到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参观落塔微重力实验装置。通过现场讲解和观摩,同学们认识到该装置模拟太空微重力环境的原理,以及在微重力环境火灾燃烧基础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力学所深厚的学术积淀与科研人员严谨求实的作风深深感染了同学们。

92日下午,同学们走进清华大学昌平实验基地。清华大学的老师系统介绍了多项大型实验平台,包括虚拟灾害环境人员安全实验系统、轨道交通事故模拟实验平台、车辆事故模拟实验平台、管线韧性实验系统、热力耦合事故模拟实验平台以及土工离心机等。在虚拟灾害环境人员安全实验系统中,同学们通过沉浸式VRMR等技术体验了火灾、洪水等灾害场景,学习应急逃生与自救互救技能。随后,师生开展了交流座谈会,畅聊公共安全科技前沿与创新人才培养。清华大学的老师们分享了清华大学安全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在事故防控、灾害模拟等领域的研究心得,就多学科交叉融合、实验平台建设以及未来安全工程发展趋势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探讨。座谈会后,大家前往清华大学校园,参观安全科学学院的实验室和校园人文景观,深切感受到清华浓厚的学术氛围、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创新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追求卓越、投身科研的决心。

93日上午,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团队来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科院专家围绕国家安全生产科技需求、行业痛点及典型解决方案等进行了系统介绍,为同学们展示了非接触快速身心健康监测装备等一系列创新科技成果,讲解了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中心的重要作用及工作流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大家体会到科技创新对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性,深入理解了安全生产科技的前沿动态和现实意义。

93日中午,同学们一起前往八达岭长城。在攀登过程中,大家不仅领略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更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是一次体力与意志的锻炼,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94日上午,行程最后一站来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学们参观了航天器热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科研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航天器热控与防护方面的科研成果及航天器展厅,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感受到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同学们倍感自豪,也更加坚定了科技报国的志向。随后,同学们参与了校友座谈会,与科大毕业的航天青年科研骨干进行了交流。校友们分享了一线科研体会和职业成长经历,以及本专业在航天器热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鼓励学弟学妹夯实基础、勇于探索,将来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当日下午,同学们乘坐高铁顺利返回合肥,圆满结束了本次京津之行。

此次研学实践活动内容充实,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提升了对专业的认知,更增强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激励同学们努力投身科技创新,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