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无战事——纪念“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七十周年

发布者:唐琪发布时间:2020-11-01浏览次数:134

1949年的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一百多年的近代屈辱史刚刚洗雪,八万里河山焕然一新,百废俱兴。战争的创伤和顽强的品格镌刻在每一位国民心中,凝结成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人民军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眼看台湾解放近在咫尺,国家统一势成必然,鸭绿江彼岸却传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发动侵朝战争的消息。朝鲜战场的战火延烧到中国东北,美国远东海军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朝鲜危急!东北危急!中华民族再次站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深知其中利害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迅速作出部署,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协助朝鲜人民赢取反侵略反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

中朝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互为屏障。两千多年的民间往来和高层互动,缔结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成为睦邻友好的典范。浩如烟海的文献史料,记载了中朝之间勠力同心、互帮互助的大量事件。六六三年,倭国入侵朝鲜半岛,唐朝军队应新罗国王邀请,与新罗军队组成联军,在白江口大败倭国水军。此战奠定了东北亚地区一千余年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促使倭国派遣留学生和遣唐使,学习中国先进科技文化,也加快了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的进程。一五九二年,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万历皇帝应朝鲜李氏王朝邀请,派遣明军入朝作战,两次大败倭国军队,奠定了此后三百年东亚三国的和平。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朝两国只有风雨同舟,并肩作战,才能守卫好地区安全与稳定。

一八九四年,日本趁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出兵朝鲜,挑起战端。清朝政府应朝鲜国王邀请,派遣北洋军入朝作战。但此时的清朝仍为传统的农业国家,腐败落后,积重难返,而日本已经过“明治维新”,正是成长中的新兴工业国家,欣欣向荣。两国军事实力的代差,使得清朝在甲午陆战和海战中均遭惨败。清朝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赔款二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日本却因此迅速崛起,脱亚入欧。一九零四年,日本和沙俄在中国东北爆发战争。一九一四年,日本占领青岛。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一九三七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拉开全面侵华战争序幕。由此可见,朝鲜一旦沦陷,中国也无法善存,民族危机将会一步步加深。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彭德怀总司令的率领下,无数的英雄儿女组成人桥,奔赴前线。他们有的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身经百战,是常胜将军;有的还是十几岁的孩子,一腔热血,满腹豪情;有的是刚从福建战场调过来的,千里跋涉,转战他国,没有枪和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吃和穿,敌人给我们留。牢记毛主席的教诲: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穿上军装上战场,举起刀枪杀敌人。在山林密布的朝鲜大地上,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确保潜伏人员安全和进攻任务完成,邱少云选择燃烧自己,放弃自救。黄继光用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地堡枪眼,使得部队能够攻下597.9的高地。正是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使得中朝联军能够在极其艰苦的作战条件下,取得反美反帝国主义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东北亚地区争取到难得的和平发展环境。

时光荏苒,一晃儿七十年过去了,北京和平壤已无战事。当年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有的回到了祖国,而今儿孙满堂,家庭和睦,熠熠生辉的军功章总能勾起他们的光荣事迹,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孩子们眼中的老故事。有的长眠在了异国他乡,与象征着中朝友谊的常青树一起,让和平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



撰稿人:王文龙